近日,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制定的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》引發關注,該辦法將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。
與此同時,強制性國家標準 GB 45438-2025《網絡安全技術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方法》也明確同步實施,從技術層面對 AI 生成合成內容標識進行規范。
這一政策組合拳,不僅為 AI 行業發展劃定安全邊界,更對紀檢監察領域帶來深遠影響。
一、政策核心內容全解析
1、研制背景:筑牢 AI 安全防線
隨著 AI 技術發展,AI 生成合成內容日益逼真,“AI 出錯答案”“AI 污染搜索結果”“AI 造謠、詐騙” 等風險頻發。
為防范 AI 生成內容被誤用、濫用,GB 45438-2025 標準應運而生,與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》配套,規范生成合成服務提供者、內容傳播服務提供者的標識活動,推動 AI 行業安全發展。
2、標識要求:顯式 + 隱式雙重規范
顯式標識:以 “可見可感知” 的方式標注。即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或交互場景界面中添加的,以文字、聲音、圖形等方式呈現并可被用戶明顯感知到的標識。
-
文本:起始、末尾或中間添加含 “人工智能 / AI”“生成 / 合成” 的文字提示或角標;如:
丨圖片來自全國國安標委公眾號
-
圖片:邊角添加文字,高度不低于畫面最短邊 5%;
-
音頻:起始、末尾加入語音提示或節奏標識;
-
視頻:起始畫面、播放周邊添加顯著標識,持續播放不少于 2 秒;
-
虛擬場景 / 交互界面:在關鍵位置添加清晰文字提示。
隱式標識:以技術手段嵌入文件元數據。
-
必須包含生成合成屬性信息、服務提供者編碼、內容編號等要素;
-
鼓勵添加數字水印,確保 AI 生成內容在文件數據層留下 “隱形印記”。
文件元數據隱式標識應包括以下要素:
丨圖片來自全國國安標委公眾號
二、對紀檢監察領域的深遠影響
1、助力識別虛假信息,提升線索核查效率
紀檢監察工作中,若涉及 AI 生成的虛假舉報、偽造證據等內容,通過新規的顯式標識(如文本角標、視頻提示)和隱式標識(元數據溯源),可快速判定內容是否為 AI 生成,避免被虛假信息干擾,讓核查工作更精準高效。
2、防范 AI 濫用,筑牢廉政風險防線
部分場景下,AI 可能被用于偽造對話、影像等內容,干擾監督執紀。
新規實施后,AI 生成內容的 “可追溯性” 增強,無論是傳播的圖文、視頻,還是文件數據,都能通過標識追根溯源,從源頭遏制利用 AI 技術偽造信息、干擾紀檢監察工作的風險。
3、推動技術賦能,探索監督新路徑
紀檢監察部門可借助新規框架,探索利用 AI 標識技術,對網絡輿情、電子數據等進行篩查。
例如,在網絡舉報信息篩查中,通過識別 AI 生成標識,結合內容分析技術,更高效地辨別信息真偽,為監督執紀執法工作注入科技動力。
AI 技術的規范發展,既是行業之需,也是治理之要。
隨著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》與 GB 45438-2025 標準落地,不僅將重塑 AI 內容生態,也為紀檢監察工作應對 AI 時代挑戰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未來,隨著技術與規則的深度融合,AI 在合規框架下的正向價值,將在更多領域釋放潛能。
END